2023年初,AI大模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热捧。AI技术融入手机,被视为让这项技术走向民间的理想途径。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,同时也伴随不少挑战,这些都值得我们细致研究。
了解手机AI能力的演变
手机在AI领域的功能近年来经历了多轮变化,先是端侧AI算力的提升,接着是AI摄影技术的应用,随后又发展到端侧大型模型,最终实现了系统级AI能力。这一系列的发展路径显示出手机与AI的结合始终在探索中不断进步。以某些手机品牌为例,它们在早期就重视AI摄影技术的研发,运用AI算法来改善照片质量,从而提升了用户随手拍摄出高质量照片的几率。但并非每一次的演变都仅仅源于研发理念的革新,比如苹果的智能功能更多是AI各项功能的集成,由市场部门主导,缺乏创新的能力和思路体系。
这要求手机制造商提升标准,必须深入研发,推动人工智能与手机的深度结合,而非仅仅将功能简单拼凑,流于形式。
手机AI词汇缺乏标准
现在,手机AI的广告里充斥着许多听起来很高级的词。比如智能架构、目的辨识、主动提供、全面智能等,但缺乏统一的标准。对普通用户来说,这些术语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。就拿买手机来说,消费者在看到这些词汇的宣传时可能一头雾水,但真正用起来却发现这些功能并没有宣传中那么显著。对于发烧友来说,或许能从中找出一些区别,但对于普通消费者,他们只能对这些模糊的宣传敬而远之。类似的情况在端侧大型模型宣传参数时也时有发生,大肆炒作参数的大小和数量,却缺乏一个明确、能让大众理解的评估体系。
功能商若想获得消费者对手机人工智能技术的认可,需确保宣传表述规范一致,同时保证其功能效果显著,易于被用户直观体验。
大模型与手机第一方功能的结合
为了让AI手机真正普及,首先需将类似GPT的大规模模型技术整合到手机的核心功能中。智能手机目前的核心功能已十分丰富,其中不少部分适合融入语义识别和内容创作等大模型技术。比如,短信功能通过引入大模型技术,可以自动对短信内容进行分类,或自动生成回复草稿。这样的整合将使手机功能更加智能和贴心。
这不仅能显著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,而且通过这种一对一的连接,AI在增强手机功能体验方面能够达到最佳效果。
智能体在手机中的角色
智能体成为用户接触的新交互方式,与以往滑动点击截然不同。对手机制造商来说,这代表了一个全新的卖点,它还允许原生应用超越APP的局限,增强权限和用户体验,使消费者在习惯和第三方服务上更紧密地依赖厂商。以荣耀Magic7发布会为例,赵明通过YOYO智能体自动购买咖啡的展示,便是这一点的有力证明。尽管不同厂商在实现智能体、侧重点和宣传策略上有所不同,但它们都在向手机与AI助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。目前这项功能还处于试水阶段,对于热衷于手机的深度用户来说值得一试,而普通用户则可以等待其更加成熟。
手机AI与无障碍能力
AI大模型与手机结合的亮点或许在于其无障碍功能。过去,苹果在无障碍领域占据优势,而现在,华为和vivo正推动端侧无障碍技术的发展,尤其是在AI时代的进步。对一般用户来说,AI可能只是增添便利,但对于有障碍人士来说,它却是改变生活的关键。比如,视障人士使用具备语音辅助和图像识别功能的手机,能显著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。
手机生产商需加强对无障碍功能模块的重视,以使人工智能在该领域发挥更显著的作用。
手机AI发展的青涩之处和发展方向
观察手机制造商在AI领域的进展,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不少不完善之处。例如,功能整合过于简单,缺乏创新;宣传用语也显得不够规范。尽管制造商试图通过智能体等创新功能来突破,但智能体体验尚需改进。手机制造商需总结经验,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,全方位提高AI在手机中的融合程度和实用性,这样才能使手机AI真正走向成熟。
您认为在接下来的五年里,手机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完全颠覆我们与手机的互动方式?欢迎点赞、转发,并热情地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。
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猜你喜欢
发表评论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